————转载自丹东新闻网
春节临近,本报记者再次踏上“新春走基层”的采访之路,到最艰苦的地方去,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中去,到火热的生活中去……走基层,问民生,发现、挖掘和谐祥瑞、温暖人心、昂扬向上的新时代丹东故事。今日起,本报推出《新春走基层》专栏,敬请关注。
近日的严寒天气,让我市的不少自来水管道,因被冻住而“罢工”。为保障居民用水,供水抢修工们不畏严寒,始终守护在供水线上。1月31日,记者与自来水总公司元宝维修处的抢修工人同行,体验他们工作的艰辛。
当天上午9点,自来水总公司元宝维修处的姜楠和于洋、于洪亮像往常一样,按照报修票据上的地址,来到锦山大街135号楼,抢修被冰冻的自来水主管道。“你们怎么才来,没水的日子太难熬了。”在维修现场,一些居民发起了牢骚。“最近天冷,管道冻住的实在太多了,我们也正在抓紧维修。”他们不停地向居民们解释。
随后,三人从车上拎下来两个液化气罐和两口高压锅。姜楠砸掉包裹在自来水管道外的保温层,用一把切割剪刀将自来水管剪开,此时,水管里的水已经被冻实。于洪亮和于洋则分别将两口高压锅注满水,放在炉灶上烧。“将心比心,没水的日子很难受,谁遇到这事都会着急,但是我们更希望获得大家的理解。”姜楠在忙碌的间隙对记者说。
“用这个就能给自来水管解冻?”“等会高压锅烧开后,用导管将锅内热蒸汽导出来,熏蒸冻住的自来水管道就可以了。”见记者一脸不解,姜楠介绍说,这可是他们的“发明专利”。
上午9点15分,烧了10多分钟的高压锅冒出了蒸汽。姜楠和于洋带着棉手套拿着高压锅的导管,放到自来水管道里进行熏蒸。一分钟、五分钟、半个小时……姜楠三人就这样一直站在原地给水管解冻,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,一段十米左右的自来水管在他们的努力下被彻底化开。然而,类似这样的自来水管,他们还要解冻七段。于洪亮告诉记者,解冻看似简单,其实是个耐心活,而且要一气呵成。如果不彻底化开的话,第二天水管就会冻堵得更厉害。
在供水维修工的脑子里,根本就没有“下班”两个字。今年入冬以来,由于天气持续寒冷,元宝维修处每天都要接到几十个报修电话。“我们一共就十几个人,分成4个组,大家都忙得脚打后脑勺,几乎是干完一个现场又赶往下一个抢修现场。”于洪亮说,
不知不觉间,已经过去两个小时了。记者穿了一身厚厚的棉服,但还是感觉已经被冻透,双手和双脚被冻得发麻。可姜楠他们身上只穿了一件薄薄的小棉服。“我们出来干活,经常要上高下坑的,穿得太多,工作起来很不方便。”说话间,于洋用腾出来的一只手擦了一把鼻涕说,他已经感冒好几天了。
转眼,已经到了中午。姜楠、于洋和于洪亮在附近的小饭店简单吃完午饭后,便匆匆赶往下一处维修现场。(转载自丹东新闻网)